河南省农科院水稻示范基地“落户”正阳
2022-04-29 18:50:04 来源:
关注河南热线

4月27日,正阳县大林镇叶庙村委收到两份特殊的“快递礼包”。

这是来自河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室发出的350斤优质粳稻“郑稻22”和“郑稻24”两个品种,是叶庙村村民致富的“秘密法宝”。

2021年12月10日,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、河南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教授应邀来到正阳县,走基层,进企业、听民声、解民答。针对正阳县水稻种植现状,产业发展规划分别与正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飞、正阳县大林镇党委书记朱超贤以及村民代表座谈交流。

在为期两天的考察调研中,尹海庆教授提出,正阳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段,属籼、粳稻种植适宜区。上世纪90年代,这里曾大面积发展粳稻生产,目前处于籼、粳稻混种,品种混乱,稻米品质较差,缺乏大米品牌,水稻种植效益低。

针对此问题,尹教授建议引进优质粳稻新品种,进行绿色高效种植示范,引领正阳发展优质稻米生产,为重树“正阳大米”形象、做大做强正阳稻米产业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。

听说种子到了,叶庙村21户村民立即赶到村部,按照提前申报数字,登记领取了期待已久的种子。

“感谢尹教授心中想着农民,想法推广新科技成果;感谢县农业农村局和大林镇党委政府领导牵线搭桥,为民服务;感谢村干部涂永田为村民办实事,亲自到郑州请尹教授来正阳大林叶庙村考察调研,免费为村民供种,试验示范。”村民吕思中、付凤梅、温得辉等人回想起半年前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,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。

受疫情影响,尹教授不能亲自来正阳进行技术指导,信中提出三点种植建议。一是组织好集中连片,种植示范,以便于集中指导,展示示范效果。二是落实配套栽培技术规范,粳稻与籼稻特性不同,在播种时间、种植密度、施肥管理等环节要按照粳稻种植的要求进行种植管理。三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发展稻田综合种养,提升稻米质量,提高稻田效益。

在稻种发放现场,根据尹教授的提议,正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付元强对农户提出几点要求。一是严格按照水稻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生产。适当晚播,培育壮秧;栽插密度要大,栽插苗数3-4苗;大田早追肥促分蘖,形成高产群体;氮肥用量比杂交籼稻多10%左右。二是落实生产记录制度。为确保水稻质量可追溯,从农药、化肥、种子等投入品购进、领取,育秧等田间作业方面进行生产进度、过程,合作社进行如实记录。三是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进行注册。为打造企业品牌,利用互联网等智慧农业,注册并登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,填写水稻生产档案,生成合作社自有的二维码,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能查询水稻的用药、施肥、产地等情况,同时也倒逼合作社按标准生产,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(供稿人:孟祥国 姜勇)

责任编辑:hN_0102